门诊时间:8:00-17:30(节假日照常门诊)

类风湿性关节炎关注焦点话题

查看更多

类风湿患者保健:久坐起身活动别大意

日期:2025-10-24 09:38:04

  对类风湿患者来说,“久坐” 不是简单的 “缺乏运动”,而是会悄悄加重关节负担、诱发不适的 “隐形问题”。很多患者因为工作需要久坐办公,或在家时习惯长时间看电视、刷手机,常常忽略了身体发出的 “提醒信号”,等到起身时感觉关节僵硬、活动不便,才意识到久坐的影响。其实对类风湿患者而言,“定时起身活动” 是日常保健的重要环节,千万别因为 “没觉得累” 就忽视,及时活动才能更好地护关节、减不适。

  首先要明白:类风湿患者的关节更 “怕久坐”,危害比普通人更明显。类风湿患者的关节及周围组织本身存在慢性炎症,就像 “需要定期活动的机器零件”,长时间不活动会让关节处于 “僵硬状态”—— 久坐时,脊柱、颈椎、手腕、膝盖等关节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,血液循环变慢,炎症因子容易在关节周围堆积,原本灵活的关节会慢慢变得发紧、僵硬;同时,久坐会让关节周围的肌肉持续紧绷,失去弹性,进一步加重关节的压力,比如久坐后起身时,可能会感觉膝盖发沉、手腕转动不灵活,甚至出现轻微隐痛,若长期忽视,还可能让关节活动度逐渐下降,影响日常动作如弯腰、抬手等。

  所以,关键是要学会 “及时识别久坐信号”,别等 “关节僵了” 才起身。类风湿患者的 “久坐预警” 往往很细微,比如手腕在键盘上打字时,感觉比平时更费力,手指屈伸不顺畅;或者腰背有 “紧绷感”,想靠在椅背上的欲望变强烈;还有可能是膝盖在弯曲状态下,出现轻微 “酸胀感”,这些都是身体在提醒:该起身活动了。另外,若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坐了很久,哪怕没有明显不适,也建议起身活动 —— 别等 “有感觉” 才动,提前预防比事后缓解更重要。

  掌握 “正确的起身活动方法” 也很关键,不是随便站起来走两步就行,重点是 “轻柔活动关节、缓解肌肉紧张”。起身前可以先在座位上做些 “小动作”:先活动手指,双手握拳再慢慢张开,重复几次,缓解手腕和手指的僵硬;然后轻轻转动脖子,左右缓慢转头、上下点头,注意动作要轻,避免快速转动;接着活动肩膀,双肩向上提再慢慢放下,或前后绕圈,放松肩颈肌肉;最后轻轻伸展膝盖,在座位上缓慢伸直双腿,再慢慢弯曲,重复 2-3 次,让膝盖关节得到放松。

  起身站立后,别马上快步走,可以先在原地站一会儿,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双手自然下垂,轻轻左右转动腰部,再缓慢走几步,比如在房间里来回走一圈,过程中可以顺便活动手臂,比如双臂自然摆动,或轻轻拉伸手臂(一只手举过头顶,另一只手轻拉肘部,左右交替)。活动时间不用太长,以感觉关节放松、肌肉不紧绷为宜,避免过度活动导致疲劳 —— 核心是 “让关节动起来”,而不是 “追求运动量”。

  还要学会 “日常预防久坐”,把 “定时活动” 融入生活习惯。比如工作时可以在身边放一个小提醒物(如杯子、便签),看到时就起身活动;或者用手机定个 “轻提醒”,每隔一段时间就提示自己站起来动一动;在家看电视时,广告时间就是很好的活动机会,不用坐着等广告结束,趁机起身走一走、活动关节;另外,选择座椅时可以选有腰靠的款式,让腰背有支撑,减少久坐对脊柱的压力,但即便有舒适的座椅,也不能替代起身活动 —— 再舒服的坐姿,长时间保持也会伤关节。

  最后要提醒:“起身活动” 不是 “偶尔做一次就行”,需要长期坚持。类风湿患者的关节保健离不开 “规律活动”,每天坚持定时起身活动,能有效减少关节僵硬的频率,减轻炎症带来的不适,还能维持关节的活动度,避免因久坐导致的关节功能下降。别觉得 “一次久坐没关系”,长期积累的影响可能会让病情更难控制,把 “起身活动” 当成日常习惯,才能更好地保护关节,让生活更轻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