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诊时间:8:00-17:30(节假日照常门诊)

类风湿性关节炎关注焦点话题

查看更多

类风湿患者与瑜伽:选对体式能护关节,温和练习助康复

日期:2025-08-28 09:42:23

  提及瑜伽,不少类风湿患者会担心 “动作难度大”“会加重关节负担”,进而选择完全回避。但实际上,瑜伽并非类风湿患者的 “禁忌运动”—— 若能根据自身关节状况选对体式,以温和、缓慢的方式练习,不仅能帮助维持关节活动度、增强肌肉力量,还能通过呼吸调节缓解身体紧张与疼痛,成为类风湿患者日常关节养护与康复的优质选择。

  一、瑜伽适配类风湿患者的核心原因:温和活动,护关节不添负

  类风湿患者的关节长期受炎症影响,易出现僵硬、活动受限、肌肉力量减弱等问题,而瑜伽的核心优势在于 “可控的温和运动”,能精准契合患者对关节保护的需求。不同于跑步、跳跃等会对关节产生冲击的运动,瑜伽多数体式可通过调整幅度、借助辅具(如瑜伽砖、瑜伽带、抱枕)降低难度,让患者在无负重或低负重状态下活动关节,避免运动中对病变关节造成额外压力。同时,瑜伽注重 “呼吸与动作的配合”,练习时通过缓慢、均匀的呼吸,能帮助放松关节周围紧张的肌肉与韧带,缓解因炎症导致的肌肉痉挛,减轻关节僵硬感。长期坚持适宜的瑜伽练习,还能逐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—— 强壮的肌肉能更好地支撑关节,减少关节因稳定性不足导致的磨损,延缓病情进展,这对类风湿患者的长期关节养护尤为重要。此外,瑜伽练习中的冥想与放松环节,还能帮助患者调节情绪,缓解因长期患病产生的焦虑、烦躁,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也能间接减少因心理压力诱发的病情波动。

  二、类风湿患者练瑜伽:选对体式是关键,避开高风险动作

  类风湿患者练瑜伽的核心是 “扬长避短”—— 优先选择能活动关节、增强力量且温和安全的体式,坚决避开可能加重关节负担或导致损伤的高难度、高强度动作。适宜类风湿患者的体式多以 “拉伸、放松、增强核心” 为主,且需根据关节受累部位灵活调整。从基础体式来看,“猫牛式” 是养护脊柱的优选:四肢支撑于垫面,配合呼吸缓慢弓背、塌腰,能轻柔活动颈椎、胸椎、腰椎,缓解脊柱僵硬,且动作幅度可自主控制,无需过度用力;“坐立前屈式”(可借助瑜伽带绕过脚掌)能拉伸背部、腿部肌肉,改善下肢关节活动度,若腰部或膝关节不适,可适当弯曲膝盖,避免强行拉伸;“靠墙站立山式” 则能帮助调整身体姿态,增强核心肌群与腿部肌肉力量,支撑脊柱与髋关节,且借助墙面辅助,无需担心平衡问题,适合关节稳定性较弱的患者。而需严格规避的体式,主要包括对关节灵活性、负重能力要求过高的类型:如 “全莲花坐”“半莲花坐” 等需过度扭转髋关节、膝关节的体式,易对病变的髋、膝关节造成挤压;“手倒立”“头倒立” 等倒立类体式,会让手腕、肩膀承受过大压力,且存在摔倒风险;“深度弓步”“英雄坐” 等需膝关节过度弯曲或伸直的体式,可能加重关节磨损与疼痛。此外,任何需要 “强行拉伸”“快速发力” 的体式都需避免,练习时若感到关节疼痛,应立即停止,不可硬撑。

  三、类风湿患者练瑜伽的安全原则:科学规划,护关节更安心

  类风湿患者练习瑜伽时,需遵循 “安全第一、循序渐进” 的原则,结合自身病情特点制定练习计划,才能在获取益处的同时规避风险。首先要把握练习时机 —— 急性发作期应完全停止瑜伽练习,此时关节疼痛、炎症明显,任何活动都可能加重症状;需待炎症缓解、疼痛减轻后,再逐步恢复练习,且初期需从简单体式、短时间开始,让关节有适应过程。练习前的热身与练习后的放松不可忽视。热身时可选择简单的关节环绕动作(如活动手腕、脚踝、肩膀、腰部),配合深呼吸,让关节与肌肉逐渐 “苏醒”,避免直接进入正式体式导致拉伤;练习后需进行 5-10 分钟的放松,如 “仰卧放松功”,平躺于垫面,全身放松,配合缓慢呼吸,帮助缓解练习中肌肉的紧张感,促进血液循环,减少关节不适。借助辅具调整体式是保护关节的重要技巧。若手腕不适,可在手掌下方垫瑜伽砖或毛巾,减少手腕压力;若站立不稳,可靠近墙面或借助椅子辅助;若腿部拉伸困难,可使用瑜伽带连接脚掌与手部,避免过度弯腰或屈膝。此外,练习时需关注身体反馈,以 “舒适、无疼痛” 为标准,不追求体式的 “标准度”,只关注自身关节的活动范围;建议在专业瑜伽教练(最好有类风湿患者教学经验)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练习方案,尤其是初次接触瑜伽的患者,专业指导能帮助避开误区,让练习更安全、有效。

  通过科学选择体式、遵循安全原则,类风湿患者完全可以通过瑜伽练习养护关节、改善身体状态,让温和的运动为病情康复助力。